新闻

当前位置:

纳米位移台为什么在高速运动时会出现自激振荡现象?

纳米位移台在高速运动时出现自激振荡(self-excited oscillation),主要是因为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反馈控制机制在高速度条件下激发了某些本征频率或不稳定模态。
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原理、原因,以及如何预防这种现象:
一、什么是自激振荡?
自激振荡是指:
系统内部由于结构特性或控制系统设计不当,在没有外部周期性驱动的情况下,自身持续地产生振荡。
在纳米位移台中,自激振荡通常表现为:
快速扫描时出现周期性抖动或波纹;
实际运动轨迹偏离目标轨迹,甚至失稳;
输出波形中出现持续震荡分量,即使停止运动也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二、为什么高速运动更容易引发自激振荡?
1. 共振频率被激发
纳米位移台本身具有结构共振频率(几百 Hz 到几 kHz 范围);
高速运动或快速加减速时会包含高频分量;
如果这些频率接近台体的某个共振模态,就会被“放大”,产生震荡。
2. 控制系统滞后或增益过高
闭环控制系统(如 PID 控制器)在高速条件下容易延迟反应;
一旦响应滞后超过一定程度,反馈就会变成“正反馈”,引发震荡;
特别是当增益调得太高时,系统会出现超调,进一步导致自激。
3. 机械系统非线性或柔性放大误差
柔性铰链结构或压电致动器在高速度下可能产生非线性响应(迟滞、蠕变);
结构柔顺性差时,容易出现结构变形与反弹,造成**“延迟+过补偿”效应**;
某些连接部件(比如台面与载物平台)存在间隙或弹性,放大了响应中的震荡分量。
三、如何抑制或避免自激振荡?
(1)优化运动轨迹
避免过快加速度和变加速运动;
采用S曲线加减速或梯形速度控制,减少激发高频共振。
(2)调节闭环控制参数
降低 PID 增益,特别是 D(微分)项过高容易引起高频振荡;
使用低通滤波器抑制高频响应,特别是传感器端的反馈信号;
使用前馈补偿来减少控制器滞后引起的误差。
(3)改善机械结构设计
增加结构刚度,提升系统固有频率;
减小结构中的间隙、弹性连接部件的变形;
采用阻尼层或减振材料吸收能量。
(4)使用抗振补偿控制算法
比如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模型预测控制(MPC)等现代控制技术;
引入振动模式抑制(Notch Filter)针对特定频率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