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米位移台的运动范围如何校准
纳米位移台的运动范围校准,是确保其理论位移与实际输出一致的重要步骤。由于压电材料、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即使制造精度很高,仍需要定期进行运动范围的标定。下面是详细的校准方法与步骤:
一、校准的目的
确定真实位移范围:了解位移台在不同驱动电压下的真实行程。
修正控制系统误差:为控制器提供精确的比例因子,实现准确定位。
防止过驱动或欠驱动:避免因电压设置不当导致压电元件损伤或行程不足。
二、校准前准备
环境稳定
保证恒温、低振动的环境。
设备预热
让控制器与位移台通电运行一段时间,使温度和电性能稳定。
确认参考仪器
常用测量工具包括:
激光干涉仪:适用于高精度标定;
电容式传感器:常用于内部闭环反馈校准;
干涉显微镜或位移计:用于外部独立验证。
三、校准方法
1. 激光干涉法
将激光干涉仪固定在位移台的运动方向上,一端反射镜安装在移动台上。
控制位移台按固定步进移动,记录干涉仪的实际位移。
将指令位移与测量位移绘制成曲线,通过线性拟合计算比例因子。
若曲线出现非线性段,可用多段线性补偿或拟合修正。
2. 内置传感器闭环校准
对具有电容或应变传感器反馈的闭环位移台,可通过系统软件读取传感器输出值。
在全行程内以固定步距扫描,比较传感器反馈与设定位移。
修正控制器中的增益或反馈系数,使传感器输出线性化。
3. 参考标准样品法(显微镜平台常用)
在扫描电镜或光学显微镜下使用已知间距的标定样品。
控制位移台移动一定距离,观察样品图像中刻线间距变化,对比计算实际行程。
适合短行程位移台的快速校准。